只有 SRC 沒有 DOC - Protocol
by thinker
2 Columns
關鍵字:
coding
使用 open source 程式碼時,經常只有 source code ,而沒有 design document 。如果程式寫的不好,變數、函數名稱亂取,那就更加麻煩。了解這樣的系統,豈止「頭痛」了得。
要分析這樣的程式碼,如我在 模組的關聯度 所言,必需先了解模組的切割和關聯。要了解模組的切割,必需先了解其 interface 。 Interface 主要是由 data structure 和 exported function 所組成。了解 interface ,就必需先了解這些 structure 和 function 的作用。於是乎,一切從了解 structure 的作用開始。
了解 structure 和 function 的作用,除了從內部了解,除外部觀察也很重要。大部份人 (就是鄙人) ,可能很快的鑽進 function 的程式碼裡,試圖透過了解程式的流程,進而了解 function 的作用和 structure 的角色。這樣作法,往往使自己落入隱晦而未知的資訊陷阱裡。這個資訊陷阱來自於程式碼本身的資訊不完善,許多隱性資訊在,在 coding function 時,未被完整表達。一旦掉入這類陷阱裡,往往想破頭也無法了解。
然而,這些資訊如果未被寫進程式碼裡,程式又如何能運作。事實上,只是資訊被分散了,被分散到使用這些 function 的程式碼裡。這部分資訊,我稱之為 protocol 。 Interface 的使用規則,包括使用順序、相依性、和外部狀態,總合而成為 interface 的 protocol 。 Interface 的使用者,必需依循這個 protocol ,以確保 module 正常運作。
protocol 的資訊,往往未被寫在 interface 的 implementation 裡,也就 function 裡。文件和註解,往往也忘了記載,只留在 programmer 的腦袋裡。這時侯,單從 interface 的 implementation 無法得到這些資訊。這些資訊都暗埋在使用案例裡。也就是,我們必需透過了解其它 module 在什麼時機、呼叫哪個 function 、給予什麼資訊,進而建構出 protocol 的全貌。
因此,除了看 implementation 的流程之外,找尋案例也是很重要的步驟。找尋案例,可以透過 grep ,這個簡單好用的工具。 grep 的好處是幾乎隨手可得,至少在 UNIX like 的系統上。然而, grep 的效能不彰,必需花很多時間才能從大量資料中,找到你要的資訊。
我個人推薦使用 GNU GLOBAL ,這個 tag system 。 GLOBAL 事先為程式碼建立 database ,可以查 function 的位置,也可以查呼叫特定 function 的位置。這些都在一瞬間就完成。 trace source code 的人,是無法忍受等待的。一瞬間找到所要的資訊是必需的,否則只會惱怒。
最後更新時間: 2007-06-13 10:55:34 CST | 引用
查詢:
COMMENTS:
on 2007-06-14 01:59:54 CST
av said ..
丟給 VC, 不必 compile, 用 Visual Assist 就好了!
on 2007-06-14 10:24:52 CST
Thinker said ..
習慣在 terminal 工作,一時也沒想到 IDE 環境。 Open Source 的 solution ,可以考慮 source-navigator http://sourcenav.sourceforge.net/ 。
Friday, October 30,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