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你的月收入只有20000,你也可以過得很好。我幫你把錢分成五份。
第一份6000元,第二份4000元,第三份3000元,第四份2000元,第五份5000元。
第一份,用來做生活費
這麼少的生活費,每天只能夠分到百來元。早餐一煮個麵,一個蛋,一杯豆漿。
中餐一份便當,一個水果。晚餐自己煮點飯,加倆菜,睡前一杯奶。
這樣一月的伙食大概是5000-6000。
不過,如果你還年輕,身體暫時還沒有太多問題,
這樣的食譜,夠你數年內不會有健康問題。
第二份,用來交朋友,擴大你的人際圈
這就寬裕了。你的電話費可以用掉1000元。每個月可以請客兩次,每次1500元。
請誰呢?記住,請比你有思想的人,比你更有錢的人,和你需要感激的人。
每個月,堅持請客,一年下來,你的朋友圈應該已經為你產生價值了,
你的聲望、影響力、附加價值正在提升,形象又好,又大方。
第三份,用來學習
每個月可以有250元—1000元用來買書。
錢不多,買的書就要認真閱讀,學會學了就用的精神。
每一本書,看完後,就把它變成自己的語言講給別人聽,
與人分享可以提高你的信譽度,並且,提升親和力。
另外的2000元存起來,每一個月參加一次培訓。從不間斷。
等收入高一些了,或者有額外的積蓄,就參加更高級的培訓。
參加好的培訓,既可以免費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又可以學習平時難以領悟的道理。
第四份,用於旅遊,一年獎勵自己旅遊至少一次
生命的成長來自不斷地歷練。
參加那種自由行的旅遊,住進青年旅社,地球其實並不大,每年都出門,
幾年下來,就可以把紅旗插到地圖上,許多美好的回憶,成為生命的動力,
更加有熱情和能量,去投入工作。
第五份,用來投資
先存起來,也可以用來做進貨的本錢,小本生意很安全,
去批發點產品來賣,虧了反正也不多,
賺呢,既賺了金錢,又賺了自信和膽量,還賺來做事情的閱歷。
賺的錢多了,就可以開始購買長期的投資計畫,
使自己提早獲得一份長久的保障,保證自己和家人在將來,
不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有一份充足的資金來照顧,生活品質不會下降。
好了,這樣熬了一年,第二年如果你還在拿20000元的收入,那就是你的
不是了,這麼不長進,活著也夠丟臉的,看看有什麼品牌的豆腐比較硬,
買一點來,用頭去撞吧。
月收入在30000元以下的,一定要兼職賺錢,不要窮,還很有個性,
挑三揀四的,這個不願意做,那個沒有興趣。
收入不高,一定要非常勤奮,儘量去找跟銷售有關的工作,銷售等。
這就是很不錯的兼職工作,既可以認識很多有價值的人,
又可以鍛鍊自己的信息收集能力和行銷技巧。
衣服啊,鞋子啊,這一年你是得儘量少買了。最好全部通過你的兼職賺的錢去買。當作獎勵自己的一種方式。額外多賺錢的時候,記得買個禮物給你的愛人,謝謝他/她支持你的財務計畫。很坦誠地告訴他/她,為何你那麼勤儉,告訴他/她你的夢想和努力的方向。
到處都有需要幫助的生意人,兼職幫他們做點事情,去磨練自己的意志、口才、和工作能力吧,加上你的理財技巧,第二年,你的收入至少要增加到5000元。最低也應該是3000元,否則你收入的成長還趕不上通貨膨脹呢。
無論你的收入是多少,記得分成五份。增加對身體的投資,讓身體始終好用,增加對社交的投資,擴大你的人脈,增加對學習的投資,加強你的自信,增加對旅遊的投資,擴大你的見聞,增加對未來的投資,增加你的收益。
保持這種平衡,逐漸你就會開始有大量的盈餘。這是一個良性迴圈的人生計畫。身體將越來越好,得到更多的營養和照顧。朋友會越來越多,存儲許多有價值的人脈關係,同時,你也有條件參加那些非常高端的培訓,使自己各方面的羽翼豐滿,思維寬闊,格局廣大,性格和諧。而你,也就能夠逐漸實現自己的各種夢想,購買自己的需要的房子、車子,並且給未來的孩子準備一筆充足的教育基金。
人生是可以設計的,生涯是可以規劃的,幸福是可以準備的。現在就可以開始。在你窮的時候,要少在家裡,多在外面。在你富有的時候,要多在家裡,少在外面。這就是生活的藝術。窮得時候,錢要花給別人,富的時候,錢要花給自己。很多人,都做顛倒了。
窮得時候,不要計較,對別人要好。富的時候,要學會讓別人對自己好。自己對自己更好。窮要把自己貢獻出去,儘量讓別人利用。富,要把自己收藏好,小心別讓別人隨便利用。這些奇妙的生活方式,是很少人能夠明白的。
窮的時候,花錢給別人看。富的時候,花錢給自己享受。窮的時候一定要大方,富的時候,就不要擺闊了。生命已經恢復了簡單,已經回到了寧靜。
年輕不是過錯,貧窮無需害怕。懂得培養自己,懂得什麼是貴重物品,懂得該投資什麼,懂得該在哪裡節約,這是整個過程的關鍵。別亂買衣服,少買一點,但是可以買幾件很有品味的。少在外面吃飯,要吃就請客,要請,就請比自己更有夢想的、更有思想、更努力的人。
一旦生活需要的錢已經夠了,最大的花費,就是用你的收入,完成你的夢想,去放開你的翅膀大膽地做夢,去讓生命經歷不一樣的旅程。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804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