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的調校 (軟硬體、版本、設定)
Published
by
Gea-Suan Lin
on September 13, 2009
in Computer, Database, Murmuring, MySQL and Software. 0 Comments
把一些關於 MySQL 的資料整理一下。
初期的 MySQL 隨便跑沒關係,備份的部份記得要把 binlog 也一起備份起來,用 gzip 壓過後 (不使用 bzip2 或是高壓縮率參數,是因為考量解壓縮速度;另外推薦用 Parallel gzip 壓縮,速度比較快) 再用 openssl 加密丟到 Amazon S3 上。
成長後,買獨立伺服器要一次買兩台跑 HA,每台分別是:
CPU 要考量 SQL query 的方式,如果打算在 MySQL 做很多事情 (i.e. JOIN),CPU 要選高階的;如果大多都是 simple query,則以 C/P 值高的 CPU 優先:兩顆四核心 CPU 算是現在比較划算的硬體。不管哪一種,選低電壓的,像是 Intel Xeon L5408 或是 Intel Xeon L5520,因為硬碟蠻熱的,要減少熱量以免伺服器容易當掉。
記憶體愈多愈好,64GB 算是還蠻基本的。
硬碟選轉速快的 15krpm SAS,挑大一點的硬碟 (以現在的市場就是 300GB) 省得以後空間不夠要搬動。最好是硬體 RAID1+0,依照應用決定單台 database 要多大,如果預定八顆的話可以買 2U 來塞。
軟體的部份:
一定要跑 Linux x86-64 版本,挑大的 distribution 以免遇到問題卻無法解決。我自己還蠻偏好用 Debian。不論是 Debian 還是其他 distribution,儘量跟穩定的 branch,遇到需要升級時的問題會比較少,像是 Debian Lenny。
如果要跑 DRBD,先在兩台上面設定好 Heartbeat + DRBD。如果是跑 MMM 的話就設定 MMM,比較需要注意的是 MMM 的版本,參考「MySQL MMM 的情況」。
Filesystem 跑 XFS,很多人在上面跑很久了,經過時間考驗的 Filesystem,跑起 MySQL InnoDB 的效率還不錯。
MySQL 跑 Percona 的 5.0 標準版本 (非 highperf 版),穩定性還不錯。如果預期到資料量很大的時候會是 I/O bound,可以考慮 Percona 的 5.1 版本,並且開啟 InnoDB Plugin 壓縮的功能。
跑監控程式,把系統的狀態記錄下來。可以是 Munin、Cacti 或是 nagios,資料對於瓶頸分析很重要。
my.cnf 設定的部份要花不少功夫,除了一般常見的設定外 (這部份網路上很多文件),有些在站台比較大時會發生的問題要注意:
back_log 要開大,因為站台大的時候通常不會用 pconnect (每個 web server 都掛著 64 個連線,當有十台 web server 就佔用 640 個連線),而是用 connect,在每次做完事情就斷線,配合 memcached 降低 MySQL 的需求。不過在量夠大的時候,還是會遇到預設的 back_log 不夠。Smugmug 的 CEO 在「Great things afoot in the MySQL community」有提到吃過這個值的虧。
max_allowed_packet 設大一點,避免比較大的 INSERT 或是 UPDATE 造成錯誤。通常這是設計上的問題,應該要避免在 MySQL 裡放 blob 資料,不過偶而還是會需要…
max_connect_errors 設 4294967295,可以避免當 client (像是 php) 發生太多錯誤時被 block 住。
innodb_adaptive_checkpoint 要打開,可以避免在 flush dirty pages 的時候產生 slow query。MySQL 官方的版本沒有這個參數,而這個參數也是為什麼要用 Percona 版本之一。效果可以參考「Adaptive checkpointing」這篇文章。
Wednesday, September 16,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