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之謎
文/巫石吉
【明慧學校】康德主張「天才是大自然賦予特定人士的稟賦」,其中暗示的普遍信念是:個人非凡成就的原因來自特殊天賦或天生才華。
德國【浮士德】詩劇作者歌德,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也是一位對科學有濃厚興趣的專家。歌德說:「才華養於平靜,而性格則生於激流。」
在別人懇請偉大的英國畫家泰納透露其成功祕訣時,他直截了當的回答:「我唯一獲得的祕訣就是拼命努力。」與牛頓同時代的一位人士形容牛頓是如此專注,若非操作實驗迫使他必須暫停思考,他會因用功過度而形銷骨毀。
牛頓展現出驚人的頑強,堅持面對困難;為了理解笛卡兒【幾何學】裡的數學,他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努力嘗試,他「靠自己閱讀,雖然每次只能弄懂兩、三頁,他毫不氣餒繼續鑽研三、四頁直到遇挫折;然後再度開始,慢慢推進。就這樣持續不懈,直到他讓自己精通整本書。」
我們透過書籍發現到:天才往往專心致志,他們通常都會敏銳覺察到自己的方向,一心一意向前邁進,對其他事務則漠不關心。
此外,常喜歡孤獨寧靜的生活方式,以達爾文為例,他被視為隱遁的科學家,老是擔心自己身體不好,幾乎足不出戶,達四十年之久。同時,他建築高牆,擋住相鄰約一百五十餘公尺的巷道,以保護個人隱私。
然而除了他與其他天才共同具備的優異智能、勇猛決心與專心致志之外,若非他同時擁有驚人的交際手腕,與人周旋的勇氣和傑出技巧,他絕對無法享有最終的成功。
天才其實與凡人相同,就像一般人培養技藝與才能的過程,天才的才幹愈是不尋常,愈是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養成。這應證了歌德所說:「才華養於平靜,而性格則生於激流。」
維納十八歲獲得博士學位,曾經前往海外遊歷,包括有一段時期在羅素門下工作。一九一九年,二十五歲的維納準備好了,他要建立自己頂尖數學家的聲譽,他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的教職,也真正成了頂尖的數學家。
主要來自於維納整個童年有很愉快的經驗,他母親經常講故事唸書給他聽,家裡有豐富的藏書,他總是看見有人使用和享受這些書籍,於是迅速領悟到閱讀的樂趣。在學習閱讀的努力上,他得到許多鼓勵。他父母親總不斷供應培養孩子想像力的書籍,讓他擁有無遠弗屆的豐富想像空間,無怪乎愛因斯坦說了一段非常漂亮的智慧箴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最重要的是-不能停止懷疑!」
可不是嗎?胡適這位國學大師也說:「作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此外他強調「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似乎要成為一位超越生命、成就一方領域的曠世奇才,才氣、膽識、見識與累積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要項。
韋特對小孩的好奇心和學習熱誠印象深刻,他談到:「如果跟孩子的每一次對話或是他在場時,都教導他一件事情,孩子可以學到的東西簡直是無可限量!」西元1800年,韋特在兒子誕生時,湧起將這名男孩栽培得「高人一等」的念頭。他和妻子著手努力,結果相當成功,最後兒子成為研究義大利詩人但丁的權威,在文壇舉足輕重。
每個思維都帶著創造的能量。天才之所以為天才,應該在於對感興趣事物的執著態度。達爾文的演化論風靡至今,他在十歲時喜歡蝴蝶和甲蟲,到了二十歲依然熱忱未減。後來經由航海旅行發現各地區不一樣型態的甲蟲和昆蟲,讓他對於物種演化的概念有不一樣的疑惑與探索。
在天才的概念裡,胡適強調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似乎是最好的註解,在天才的探索中,思維問題萬千;在探索中,天才孤獨而不孤單。
天才與一般人不一樣的關鍵在於:你要向外發展,便有無限的外展開在你的面前。你若要向內,又有無窮的內展開在你的面前。尤其當中擋在前面的問題叢生,難題始終橫亙交雜,一般人只是灰心退縮,半途而廢;但天才知道堅持下去,用心尋覓解決難題,勉力務之必有喜悅。
可見天才的成功並非只是天資聰穎的代名詞,他們的努力以赴通常超越一般人甚多,我們不該只是看到他們成功的表相,那應該是埋頭苦幹,年復一年的勤奮努力所得的成果代價。
天才的奧祕,其實在每個人的心中,在你兩耳之間的腦內開發。日本著名教育家七田真說了句很妙的話:「每個人出生時都是天才。」為何經過教育後慢慢變得平庸呢!說穿了並未找出自己與生俱來的潛能,等到找到了,體悟出自己潛能時已經漸入中老年,心有餘而力不足矣!
天才的奧祕,奧祕在你心中,你找到了嗎?你善用它了嗎?
http://www.minghui-school.org/school/article/2006/4/29/55078.html
Tuesday, November 30, 2010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