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9, 2015

高創意智商的5項能力

在寫了二十五年關於創新和創意的文章,訪問過數百位商業、設計及科技領域的領導者之後,我發現創意完全不含任何「稀有」成分,是所有人都可以培養的特質。「創意智慧」存在於多種不同的領域與專業中,也存在於生活的各個面向中。許多從來不認為自己有創意的人,其實都在用一種與音樂家或作家相仿的技能在創作。最重要的是,「創意智商」具有社會性:我們可以透過向別人學習,與別人合作及分享,來提升自己的創意能力。

我們活在一個「我不知道」的世界,無法猜到接下來將發生什麼問題,更無法預測答案。我們必須讓自己準備好去爭取目前還不存在的工作,運用還沒發明的技術,解決尚未發現的問題。

創意智商涵蓋的五項能力

知識探勘(KNOWLEDGE MINING)。創意智商所依據的知識不是制式測驗中會考的那種。今天最有創意的創業者、思想家和藝術家都能觸及對人們真正有意義的事物,而且就始於他們自己覺得有意義之處。他們了解到,對一個世代或族群重要的事物,對別的世代或族群可能無關緊要。在發展新的創意時,他們並不針對「未滿足的需要」,而是以自己的經驗與渴望,作為籌劃新公司及新技術的起點。當自己的經驗不敷使用時,他們不求助於傳統的市場調查,而是直接回到源頭,與更深入浸淫於該文化中的人合作。

創意源源不絕的人擅長以新奇的方式串連四面八方的資訊。他們知道如何遴選材料來發展創意─將不同領域的資訊結合起來,或者回過頭去發掘被遺忘的想法和做法,用以面對新的挑戰。有些人具備極深厚的領域知識,憑直覺便可知道當中缺少哪些元素。

架構(FRAMING)是一枚聚焦鏡,它引導著我們走過這瞬息萬變、光怪陸離的世界。無論你有什麼抱負,無論你屬於哪個產業,關鍵策略都是要了解自己的參考架構──了解你看世界的方式與別人有何不同。懂得架構技巧的人更能夠根據當下的情況、環境,以及與自己互動的群體,來調整自己的觀點。不過,這不表示他們會遺忘自己的抱負,或忽略那些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相反地,他們會不斷「抽驗」,確認自己的偏見是否影響了對話,或自己的世界觀是否局限了發想更佳創意的能力。架構的概念雖源自社會學與人類學理論,但我確實看過創意人如何神乎其技地架構他們的世界與互動。

隨著一些最悠久的金融機構與企業在我們眼前分崩離析,這段時間,「架構」已成為快速適應意外變化的必備工具。例如,過去當人們想到醫療時,總是將焦點擺在治療疾病;現在,梅約診所等首屈一指的醫療機構則著重於安適。在教育界,史丹福等頂尖大學都開始利用搜尋及資訊網路傳播技術,讓學生能隨時隨地學習。

玩耍(PLAYING)不是小孩子的專利,它是一種複雜的行為,能催生出改變人類生活的技術和企業。我們在許多不同的「遊樂場」都可以發現創意,這些空間(不一定是實體空間)允許人們玩耍,建立新規則,找出各種贏的方法。海軍陸戰隊、科學家及工程師都用「玩耍」來發展致勝方案,解決有時生死攸關的難題。

許多創新圈子的人總喜歡說成就大業「需要失敗」。但為何將創意流程的一個必經步驟定義為「失敗」?如果能抱著一種玩耍的心態,我們就會更願意冒險,探索各種可能,並學習如何在不確定中穿梭自如,不會烙上失敗的印記而致無力再戰。

在現今社會中,遊戲是成長最快的社會結構。一個在多人線上遊戲中成長的世代正以他們的經驗,在金融、教育、運動、製造、醫藥、音樂及藝術等領域建立新的商業模式。許多企業發現,趣味與競爭是絕佳的動力來源,於是它們將遊戲納入員工招募流程。而或許最令人興奮的發展,是有許多機構開始實驗用遊戲來推行公益活動。

在玩遊戲以及學習有效地設計遊戲當中,人們學會如何創造新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套複雜社會體系。遊戲玩家建立社群,而不只是累積顧客。遊戲是活潑、互動且引人入勝的,解法可能有無數種。對於習慣天天搜尋、等於在「搜尋」模式中成長的世代,遊戲是可用於學習的完美組織結構。

自造(MAKING)是創意智商的第四項能力。在當今全球經濟中,最令人興奮的一項改變莫過於「自造」的異軍突起。數十年來,經濟體系慣常獎勵心智敏捷的人,例如華爾街交易員、美國企業界的諮商、策略與品牌塑造顧問等等。但現在,我們正在經歷一場自造者復興運動。多虧新技術大量發明,還有創作工具的普及,譬如Photoshop、3D印表機與Behance 創意社群等等,我們開始動手做了。

「自造文化」的復興,加上開放源碼理念的普及、社群媒體銷售通路的興起,以及向DIY與在地生產靠攏的消費趨勢,都使得「自造」再次成為創新的關鍵元素。Kickstarter和Grind 等社群網站所開啟的新式創投培育模式,讓今天的新創計畫比過去更容易募得資金。

將創意從發想帶往生產面的轉進(PIVOTING)是五項能力中最後一項。傳統的創意概念將新點子的發想與新產品的製造一分為二,但真正有創意的人不止於發想,還轉進到製造過程。「轉進」將創意帶離紙上談兵的階段,打造出新的產品和事業,讓創意重新扮演起資本主義中推動創新與成長的關鍵角色。但是,該怎麼做呢?

顛覆性的創新大多出於那些懷抱理想的個人,他們激發了一群忠實的追隨者加入其社群。不過,我們在創新方面的投資並未完全反映這一點:我們多半都在協助老牌的大企業提升創意,到頭來,常只得到漸進式的創新。這麼說來,近年改變人類生活的重要創新究竟來自何處?Google、臉書、Zipcar、維基百科(Wikipedia)及Kickstarter,它們的創辦人都是個人,而非大企業。這並不代表大企業就無法創新;但如果大企業能以新創公司為師,將會有出色的創新表現。

這五項能力提供了一個新的基礎,讓我們能建立一套更有活力的經濟體制。具有這般創意智慧的人正指出一條新的商業道路,引導我們找回資本主義的初衷,而非過去數十年來以金融為主的模式。我稱它為「獨立資本主義」(Indie Capitalism),因為它並不具備一般人認為經濟應有的規範與觀念。

獨立資本主義傾向以社會而非買賣為基礎。它的核心要件是人脈網絡而非市場。它創造價值的方式是打造新事物,而非買賣舊東西。獨立資本家關心什麼對人們有意義,而非人們有何「未滿足的需要」。獨立資本主義所重視的價值從全球經濟走向地方經濟。全球化依然很重要,但就連最大的跨國企業也了解擁抱「在地」價值的必要性,例如在地方上創造就業機會,向鄰近的農場與工廠採購原料,以及打造永續的產品和服務等等。

創意智慧關乎工具,而非腦子裡的靈感燈泡。我們必須主動去做,而非等待好事發生。創意智慧不僅包括那些靈光一閃的片刻,還包括後續的行動,也就是能幫助你將點子付諸實現的勤奮工作與團隊合作。

創意可以成為稀鬆平常的例行公事,而非曇花一現的偶發事件。(摘錄整理自第二章)



快!找出你的創新產值(Creative Intelligence)

布魯斯 • 納思邦(Bruce Nussbaum)/著;譚平/譯

原點出版

售價:380元



作者簡介

布魯斯.納思邦

Bruce Nussbaum

《商業週刊》前副總編輯、得獎作家,自1990年代開始撰寫設計及創新的相關報導。現任Parsons設計學院「創新與設計」教授。

曾創立「創新與設計」線上頻道,創辦《IN:創新內幕》季刊,並在《快速公司》及《哈佛商業評論》網站撰寫部落格。

Reference:

http://www.ithome.com.tw/article/93112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