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天道酬勤。」命運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地工作的人手中。天賦過人的人,如果沒有毅力和恆心做基礎,他只會成為轉瞬即逝的火花;許多意志堅強、持之以恆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遲鈍的人,都會超過那些只有天賦而沒有毅力的人。正如一句西方民諺所云:「走得慢且堅持到底的人,才是真正走得快的人。」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訣,然而成功並非唾手可得。我們常常忘記,即使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堅持下去,成功的大門絕不會輕易地開啟。那些最能持之以恆、忘我工作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因此,一定要讓孩子充分認識到:除了堅持不懈,成功並沒有其他秘訣!如果暫時面對不利的局面,只要不放棄努力,就不算輸。
阿邁爾參加紐約市的演講比賽,沒能進入決賽,爸爸和媽媽一起去接他回家。
一見面,爸爸就問他:「你是輸了?還是沒有贏?」
阿邁爾不解地說:「這有什麼分別?」
爸爸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只是再次問道:「下星期在史泰登島的另一場比賽,你還打算參加嗎?」
阿邁爾十分堅決地說:「當然要參加!」
爸爸說:「那麼,你今天只是沒有贏,而不是輸了!」
一個輸了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輸,就不是真輸,而是「沒有贏」;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輸了!
海明威的名著《老人與海》裡面有這樣一句話:「英雄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擊敗。」
尼采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英雄的肉體可以被毀滅,但是精神和鬥志不能被擊敗。受苦的人,因為要克服困境,所以不但不能悲觀,而且要比別人更積極!
據說徒步穿過沙漠,唯一可能的辦法,是等待夜晚,以最快的速度走到有蔭庇的地方一站,中途不論多麼疲勞,也不能倒下。否則,第二天烈日昇起,加上沙上炙人的輻射,只有死路一條。
在冰天雪地中歷險的人,也都知道,凡是在中途說「我撐不下去了,讓我躺下來喘口氣」的同伴,必然很快就會死亡,因為當他不再走、不再動,他的體溫迅速降低,跟著就被凍死。
一位著名的西方學者說:「在通往目標的歷程中遭遇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而產生的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其實,挫折並不能證明什麼,因為我們是人而不是神,我們不可能十全十美。相反,我們能力的大小,只有在經受了各種各樣的考驗之後方能證實。挫折就是這樣一種必須經受的考驗,它可以提醒我們去尋找和發現我們自身的不足之處,然後對它們進行彌補和改善。挫折使我們有了這樣一種機會: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事情是如何朝著失敗的方向轉變的,以使我們在將來能夠避免因重蹈覆轍而付出更加高昂的代價。
最重要的是,挫折還使我們看清了自己在通往目標的道路上一個必須去加以征服的敵人,這個敵人不是別人,他通常就是我們自己,人類最傑出的成就經常是在戰勝自我的同時被創造出來的,人類最崇高的目標也經常是在徹底戰勝自我的同時到達的。
艱難困苦對生活的強者來說,猶如通向成功之路的層層階梯;而對生活的弱者來說卻是萬丈深淵。生活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哲理:「在人類的歷史上成就偉大事業的往往不是那些幸福之神的寵兒,卻反而是那些遭遇諸多不幸卻能奮發圖強的苦孩子。」
古往今來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德國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困沒能上大學,17歲時得了傷寒和天花;這之後,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又接踵而至;26歲時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他也屢屢不順。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他的意志佔了優勢,在樂曲創作事業中,他的生命重新沸騰了。英國詩人勃朗寧夫人15歲就癱瘓在病床,後來靠著精神的力量同病魔頑強搏鬥,39歲時終於從病床上站了起來。她寫的《勃朗寧夫人十四行詩》一書馳名於世界各國。
一個人可能會由於家庭、身體等種種原因而感到失意,但只要他內心深處堅信自己是能夠有所作為、幹一番事業的,這樣,他就會產生戰勝困難、向命運挑戰的巨大勇氣,而他的社會價值,也終會在所從事的事業中實現。18世紀德國詩人歌德,用26年的時間完成了一部不朽名著《浮士德》。作品完成後,他的秘書請他用一兩句話概括作品的主旨,他引用浮士德的話說:「凡是自強不息者,終能得救!」
要讓人孩子懂得,在人生的戰場上,我們不但要有跌倒之後再爬起的毅力,拾起武器再戰的勇氣,而且從被擊敗的一刻,就要開始下一波的奮鬥,甚至不允許自己倒下,不准許自己悲觀。那麼,我們就不是徹底輸,只是暫時地「沒有贏」了!最偉大的成就,常屬於那些在大家都認為不可能的情況下,卻能堅持到底的人。
http://www.nwp.cn/book/352_18057.shtml
Thursday, October 3, 2013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